Menu
Menu
Home
熱門新聞
我的投資組合
除權息一覽表
興櫃上市櫃進度表
EPS 排行榜
未上市產業一欄表
討論區
其他連結
漢達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個股新聞
空有藥證 缺才阻礙生技公司製程生產 ...
從新藥研發到量產上市,台灣生技公司一路走得顛簸。無論是新劑 型的製劑人才,還是精密製程的工程師,專利智財法規、國際行銷和 談判人才,台灣正陷入全面的求才荒。
健喬董事長林智暉表示,為了挖掘高階人才,每年光是支付獵人頭 公司的仲介費就高達1,000萬元。
專攻抗血栓口溶膜、口頰溶膜與經皮吸收貼片等系列特殊劑型產品 的泰合生技,開發的化療止吐藥品TAH44 11口溶膜,已獲日本許可上 市,是日本第一個化療止吐口溶膜產品,該產品在日本生產,卻因生 產技術門檻高,良率難以提高,藥品賣不好,空有藥證也無法創造效 益。
2025年泰合抗血栓口溶膜新藥TAH3311美國樞紐試驗(Pivotal St udy)試驗數據成功達標,預計第三季向美國及歐洲提出新藥查驗登 記(NDA)申請。
為了讓TAH3311能在台灣生產,董事長李世仁從4、5年前就開始尋 找合作廠商,原本也有廠商同意買產線生產,卻因疫情封城期間,裝 機和安排工程人員都很困難而作罷,最後找到德國大廠LTS代工生產 才解決製程技術問題,足見即使取得藥證,若無法穩定生產,也難以 轉換為經濟效益。
漢達生技總經理陳俊良十幾年前就看到「藥劑人才」短缺的問題, 當時他在東洋小金雞東生華擔任總經理,為了發展新劑型新藥,他找 了6年、動之以情2年,才說服嘉南藥理大學教授宋國峻領軍的團隊與 東生華合資成立華瑞生醫,該團隊除了以技術入股對價股本約1億元 ,並出資1,000萬元投資,與東生華各持有5成股權。
不過,華瑞因開發新藥,第一年就燒了4、5,000萬元,而當時的東 生華一年也才賺7,000萬元,對東洋和東生華來說難以負荷下,而後 由漢達生技以好幾倍的價格併購華瑞,東生華「快樂出場」出脫持股 。
現在宋國峻是漢達的技術長,為了讓漢達的新藥開發技術更能和國 際接軌,即使美、中、台都有研發團隊,陳俊良說:「我們還是持續 在找專業藥劑和專利法規人才,連在國外設研發部門都評估了,人才 真的很缺很缺,很難找!」
2025-05-12
By: 摘錄工商A6版